由1個雷達、1個“抓手”、12個高清攝像頭等零件組成的模組在機械臂的揮舞下漸漸“蘇醒”......15分鐘后,這個“大腦”將會裝上貨箱開始上路工作,這是新石器無人車工廠的日常,也是目前我國自動駕駛領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日,“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來感受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強大腦”。
新石器無人車中央平臺模組/激光雷達標定機械臂
“聰明的車、智慧的路、精確的圖、可靠的網、實時的云”是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打造城市級公共實驗平臺解決自動駕駛領域難題的重要部分。
“自2021年開始布局視覺技術路線,如今已實現BEV(鳥瞰圖)與OCC(占用網絡)算法全量上車,擺脫了對多融合傳感器融合方案的依賴,使得硬件成本大幅下降。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雨雪、大霧等惡劣天氣下,攝像頭易模糊,影響行駛安全。此前安排安全員擦拭攝像頭,成本過高。現模組中研發‘抓手’,可隨時清潔攝像頭,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從新石器無人車的初代產品到現在批量生產的產品,生產成本已經從百萬降到了十萬左右,各項功能也越來越精準、完善。”新石器無人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設計師楊哲介紹。
除了自動駕駛車的不斷更新迭代之外,在路側基礎設施上,示范區也在進行多桿合一智能網聯標準入口的建設,將攝像機、雷達等感知設備綜合為“一桿”,助力智慧交通的建設。
高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更精準的地圖,更可靠、快速的網絡。相比于傳統地圖,高級別自動駕駛需求的地圖需要精確到厘米級,更新頻率要達到每小時甚至每分鐘。為統一行業標準,解決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的行業共性問題,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協同組織了100多家生態單位共同推進研制,填補了行業的空白。
在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方面,北京市目前已實現全市600平方公里路側基礎設施智能化部署,首次在全國建成涵蓋“車、路、云、網、圖”五大體系的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助力企業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快速迭代更新。
自動駕駛技術的演進
成百上千個錐形的吸波材料密密麻麻地貼在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的全電波暗室里,通過房頂上的天線發送通信信號來測試裝載在智能網聯汽車上的產品。
據介紹,吸波材料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產品接收信號的純凈,在產品能保證基本的導航性能后,再通過改變實驗室的環境來測試其他復雜環境下的性能。測試完成后創新中心會聯合車企一起,針對測試出現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不斷推動技術的進步。
全電波暗室 圖片來源: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
北京持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在車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關鍵技術和系統研發方面形成領先優勢。積極引導企業聚焦車規級芯片、感知系統、車載操作系統、高精度地圖、智能座艙等關鍵技術,強化產業協同聯動,形成上中下游產品種類齊全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條。
目前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已經集聚了包括國企智聯、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新石器在內的重點企業,智能網聯汽車相關領域企業超過100家。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汽車處副處長孫全勝表示,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已向35家自動駕駛企業發放超過1000張道路測試牌照,為干線物流、無人配送、智能網聯巴士等八大場景落地提供制度保障。
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以“公司+聯盟”的組織模式運營。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單位的聯合支持下,由一汽、東風、上汽、長安中國汽研等23家來自整車、零部件、信息通信等行業的領軍單位和研究機構聯合出資組建。同時開展產業鏈協同攻關和聯合招商,成功申報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小馬智行在全國投放了300臺左右,北京有近百臺無人駕駛車,日均接單15單左右,運營時段從上午7:30到晚上10:30。除此之外,小馬智行在2025年1月拿到了自動駕駛卡車編隊無人化的牌照,運輸路線主要是從北京到天津,無人駕駛卡車的編隊按規定是‘1+N’的模式,根據規定未來‘N’最多可以到5臺,首車有一位安全員。”小馬智行工作人員羅丹介紹了目前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運維情況。
截至2025年6月,新石器已陸續獲得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蘇州、南京、無錫、合肥、嘉興、常州等250個城市和地區的公開道路許可,累計交付部署無人車超5000輛。與此同時,新石器還與多家頭部物流公司完成技術和商業效率驗證,實現規模化運營。其在北京積累的經驗正以燎原之勢推廣向全國,駛向更廣闊的未來。
在北京亦莊,有人與無人默契共行,無人車穿梭于樓宇街巷間,已成為城市脈動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基因。客運巴士、貨運卡車、無人零售、快遞轉運、robot taxi等無人應用場景早已描繪,未來已來。
來源:北京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