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育部更新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增列29種新專業,納入2025年高考招生。其中,布點在北京高校、與科技領域直接相關、今年招收本科生的有3個專業,分別是智能視聽工程、碳中和科學與工程、低空技術與工程。這些“新面孔”專業名稱很容易讓學生及家長在志愿填報時與其擦肩而過,錯失潛在機會,也或者因不了解專業方向而盲目選擇。
本系列邀請招生高校相關專業負責人解讀學科人才培養方向,為考生和家長答疑解惑,助力科學規劃未來發展。
你是否曾被炫酷的影視特效震撼?
你是否驚嘆于虛擬偶像的逼真呈現?
你是否好奇那些讓我們沉浸其中的
超高清畫面與環繞聲場背后的秘密?
當人工智能(AI)的浪潮席卷全球,一個融合科技與藝術、前景廣闊的新興學科——智能視聽工程專業應運而生,首次亮相于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
為了讓廣大高考生深入了解這門“未來感”十足的專業,我們采訪了中國傳媒大學智能視聽工程專業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亞娜,深入解讀智能視聽工程的內涵、特色課程、就業前景等考生關心的問題。
智能視聽工程專業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張亞娜:智能視聽工程專業在教育部專業目錄中屬于電子信息大類,與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同屬此列。該專業設立的背景是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視聽行業成為信息傳播和文化消費的核心領域。
智能視聽工程專業是教育部于2025年特別設立的,旨在聚焦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其最大特點是人工智能與視聽工程的多學科交叉、多技術耦合、多領域滲透的新興專業。
智能視聽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和特色課程有哪些?這些課程如何體現專業的前沿性和實踐性?
張亞娜:核心課程包括智能視音頻處理、數字視頻原理等。專業特色課程則有智能媒體系統設計與應用、智能演播技術、空間聽覺計算與應用等,這些課程都非常新穎,體現了專業的前沿性。
在實踐性方面,我們的課程體系著重于產教協同、科創驅動和實踐賦能。我們構建了雙平臺、進階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外實踐和課內實踐兩大部分。
課外實踐內容豐富,涵蓋國際交流、科研訓練、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等。
課內實踐則分為四個階段:新生入學實踐項目、初級實踐、大三中級實踐、大四高級實踐,確保學生在每個培養階段都能接觸到專業教師。例如,新生階段有媒體計算編程基礎實踐,初級階段有智能媒體技術創新實踐,以及特色前沿交叉課程——智能視聽創意與表達。該專業不僅需要工程技術能力,還強調學生具備人文藝術素養和美學審美能力。
在實踐支撐條件上,我們擁有雄厚的實力,建立了多個產教融合基地,例如與百度合作,并作為工信部智能拍攝專委會的發起成員單位之一,與專委會下設的企業開展產教融合實踐。
智能視聽工程專業的師資力量如何構成?學生是否有機會參與項目研究?
張亞娜:此專業常規師資力量中,80%的教師擁有高級職稱,多位教師是教學名師、師德先鋒、北京市優秀教師,團隊也是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并獲得過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老師們的科研能力很強,承擔了大量的科研項目,如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等。
目前,老師們的重點科研方向主要圍繞人工智能與視聽結合,例如智能拍攝、智能導播、智能剪輯、三維聲場與影像重建等。
學生有非常多的機會參與研究項目。專業課老師是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智能視聽技術方向的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因此學生從大一開始就有機會進入導師的課題研究組。大二學院還會進行菁英班選拔,學生可以參加各類科創項目,以賽促學。
報考智能視聽工程專業需要什么樣的背景或興趣?高中階段可以做哪些準備?
張亞娜:此專業授予工學學士學位,因此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有較好的理科基礎,尤其是物理知識中的聲、光、電部分,因為這些與視聽和電子信息類專業緊密相關。同時,我們也希望學生對視聽感知有相應的審美能力。
我們也特別歡迎對技術和藝術交叉領域感興趣的同學報考。例如,喜歡影視動畫、游戲等視聽內容,平時喜歡剪輯視頻、制作音視頻、攝影攝像、音樂制作,并對這些背后的技術原理抱有好奇心,渴望通過技術手段提升創作效果的學生,會非常適合這個專業。
在高中階段,如果未來想在視聽行業的技術類工種發展,可以提前做一些科創類、編程類、多媒體類的活動或比賽準備。目前全國這類比賽很多,可以特別關注聚焦智能視聽的比賽。此外,初高中生也可以關注視音頻技術行業的動態,例如關注一些影像技術類的科普公眾號,這對后續的專業學習非常有幫助。
需要強調的是,不要將這個專業誤解為只是學習剪輯視頻。高中階段,首先要對視聽內容感興趣,但更重要的是,要對視聽背后的技術原理有好奇心,愿意去探索如何用技術手段提升創作效果。如果只是想學習剪輯片子,可能會報錯專業。我們更希望培養能夠推動原創性技術,帶動影視內容制作的人才,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倡導的“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背景下,發展中國原汁原味的技術。
智能視聽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未來有哪些主要的就業方向?目前社會對該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嗎?未來幾年專業發展會如何?
張亞娜:如果繼續讀研深造,對口的包括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除了本校,畢業生也有升入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國外諸多知名院校深造的機會。
本科畢業后如有意愿參加工作,主要可選擇進入視頻解決方案提供商、音視頻內容和服務提供商以及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等寬泛的就業領域。
此外,一些意想不到的領域,如國內的一線新能源車企,在智能駕駛中也應用到了相關的視頻技術。總體來看,凡是需要視聽技術的地方,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等,都是該專業的就業拓展方向,就業口徑非常廣闊。
目前社會對該專業人才需求旺盛。《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4》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國內以網絡視聽業務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存續企業有66萬余家,市場規模巨大。目前,視聽技術全產業鏈對以數字化、網絡化為核心技術的視聽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每年以數萬人的速度增長。
未來,AI賦能視聽技術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廣泛應用前景,整個視聽產業將邁向多元化、高端化、智能化,從而改變信息傳播格局。目前,AI賦能視聽產業的應用已初見端倪,技術產業性變革都始于局部,例如智能拍攝設備已開始出現。此外,國內外眾多視聽龍頭企業也在逐步布局智能視聽產業。因此,未來五到十年,國家及全球社會對該產業的人才需求非常大。
對于對智能視聽工程專業感興趣的同學,您有哪些建議和寄語?
張亞娜:這個專業的名字就體現了其核心意義——人工智能加視聽工程,是面向整個視聽產業需求的。在人才培養中,我們強調學生需要具備三大能力:
智能系統設計和關鍵技術突破的行業攻堅能力。
智能視聽場景化解決方案設計的交叉創新能力。
視聽美學智能化實現的藝術科技融合能力。
這些是對標畢業生就業和未來五年培養規劃的能力需求,具備這些能力的學生,未來有望成為行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和領軍人才。
愿高考學子們都能圓夢心儀學府
踏上屬于自己的精彩征程!
來源:北京科技報
采訪專家:張亞娜(中國傳媒大學智能視聽工程專業負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
撰文:記者 段大衛
編輯:段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