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國產通用處理器——龍芯3C6000在北京發布,將中國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的底座推上了新臺階。
處理器(CPU)是計算機的核心組成部分,就像“大腦”一樣指揮各個部件的運行。最新發布的龍芯3C6000采用我國自主設計的指令系統龍架構,無需依賴任何國外授權技術,是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處理器,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全自主等特點,可滿足通算、智算、存儲、工控、工作站等多場景的計算需求。
目前,3C6000系列處理器已獲《安全可靠測評公告》當前最高等級二級認證,可確保關鍵領域應用安全。部分央企、金融客戶已基于3C6000服務器開始上線核心業務系統。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介紹,3C6000的性能相當于2023年或者2024年市場主流產品的水平,是一個土生土長的CPU。它沒有任何境外技術授權,也不依賴任何境外的供應鏈,從指令系統到各種IP核都是自己研發出來的。
此次發布的還有龍芯2K3000/3B6000處理器,同樣采用自主指令系統龍架構,于2024年年底流片成功。該處理器主要面向智能終端和工控應用,為人工智能等領域應用提供了底層技術支撐。在龍架構生態成果展示區,基于龍芯處理器的通用算力服務器、存儲及工業服務器等全場景產品矩陣也集中亮相。
“在性能完全夠用的前提下具有性價比優勢,這標志著我們的CPU可以走向開放市場競爭。不管是對國家信息產業還是對龍芯來說,都是面臨的一個新的轉折點。”胡偉武說。
據悉,此次發布的龍芯3C6000系列服務器CPU、3B6000M終端CPU,加上2023年年底發布的龍芯3A6000桌面CPU,形成了龍芯桌面、服務器和終端三條線路產品的完整系列,能夠為不同領域提供高性能及高性價比的CPU芯片產品。
胡偉武表示,我們以建立自主信息技術體系為目標,在芯片研發方面堅持穩扎穩打的技術路線。經過20多年的積累,已經系統掌握了通用處理器、圖形處理器、AI處理器及其基礎軟件設計的關鍵核心技術。
此次發布的龍芯系列芯片,建成了獨立于國外的、全球第三套、中國獨立自主的信息產業生態體系,將逐步應用在我國的能源、交通、金融、教育等場景中,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基礎算力支持。
“我們從基于自主IP的芯片研發、基于自主工藝的芯片生產、基于自主指令系統的軟件生態三方面,打牢自主信息技術體系底座。”胡偉武表示,我國信息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構建獨立于X86和ARM體系之外的第三套生態體系,目前,我們正在研發下一代芯片產品,將進一步大幅提升性能。
來源: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客戶端、BRTV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