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翻開課本,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這些科學家“天團”,把科學火種植入學人血脈。“課本里的科學家”專欄帶您走近教材里孩子們“遙望”的科學偶像。
他引領中國走進原子能時代,在被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有15人由他動員回國。他就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錢三強。
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材中《鄧稼先》這篇文章提及,正是錢三強當初的選聘,使得鄧稼先加入原子彈研制的隊伍。作者楊振寧對錢三強贊賞有加
“可謂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對中國社會有深入的認識”。在戰亂中投身科學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毅然歸國、奉獻一生。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錢三強的故事。
赤子歸航
錢三強的家國抉擇
1948年5月的一天,一艘開往東方的客輪即將啟航。甲板上,錢三強與妻子何澤慧抱著剛剛半歲的女兒,望著漸漸遠去的歐洲海岸線。
他的行李中,靜靜地躺著約里奧-居里夫婦的親筆評議書,上面寫滿了對其工作的高度評價。彼時,錢三強已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最年輕的研究導師之一,本可在歐洲學術界大展宏圖,然而此刻,他毅然選擇回到戰亂中的祖國。
▲錢三強在法國做實驗 圖片來源: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有人問他,為什么一定要回到中國?錢三強回答:“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都是有祖國的。”他深知,正因為祖國貧窮落后,才更需要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不僅改變了錢三強人生的軌跡,更為中國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埋下了重要的種子。
知人善用
慧眼識才的科學伯樂
1950年,在錢三強的主持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前身——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這個最初僅有十余人的小團隊,在錢三強的領導下迅速壯大——到1956年已發展至638人,匯聚了鄧稼先、彭桓武、王淦昌等一批有造詣、有理想的原子能科學家,成為中國核科學研究的中流砥柱。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部分工作人員合影(前排右四為錢三強) 圖片來源: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1955年,錢三強作為團長,率領40余位科技人員赴莫斯科熱工研究所實習。這些“種子選手”回國后,均成長為我國原子能事業的技術骨干。正是通過這樣系統的人才培養,錢三強為我國鍛造出第一代核科技人才隊伍。
然而,就在中國的原子能事業步入正軌時,意外卻突然發生。蘇聯政府突然單方面終止協定,并要求撤走全部在華專家。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我國決定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彈。
錢三強臨危受命,擔任中國核彈研究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同時還肩負起了向核武器研制關鍵崗位輸送人才的使命。
1958年7月的一天,錢三強把鄧稼先叫到辦公室,說了一句幽默的話:“國家要放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你看怎么樣?”
“大炮仗?”鄧稼先馬上就明白了是原子彈,一時還來不及細想,便自言自語地說:“我能行嗎?”
錢三強將工作任務和意義告訴了他,鼓勵道:“這件事關系到國家的安危,我相信你能干好!”
在負責組建核研究團隊期間,他如同"人力資源大師":邀請彭桓武負責理論設計,推薦王淦昌主持指導爆轟物理實驗,啟用年僅35歲的朱光亞擔任技術負責人。
還有許多重量級科學家——郭永懷、吳征鎧、程開甲、于敏、周光召、黃祖洽、陳能寬、呂敏、陸祖蔭、忻賢杰、胡仁宇、林傳騮……他們人生發生的轉折都與錢三強有關。
“知人善用”,正是錢三強獨特的領導才能。
在被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有15人由錢三強動員回國,其中7人由他直接推薦到核武器研制一線。有人稱,錢三強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滿門忠孝”。
淡泊明志
甘為基石的科學大家
1964年10月16日15時整,羅布泊的戈壁灘上騰起巨大的蘑菇云。當西方媒體將“中國原子彈之父”的桂冠戴在錢三強頭上時,他卻堅決表示自己絕對不接受這種說法:“外國人往往看重個人的價值,總喜歡用什么什么‘之父’這些詞匯,我們中國人是講集體主義的,默默無聞更好。”
▲左圖: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 右圖:我國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 圖片來源: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在完成原子彈和氫彈的科研任務后,錢三強繼續為中國核事業發展貢獻力量。他積極組織學術交流活動,參與規劃北京高能粒子加速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同步輻射加速器等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建設工作。
他多次就重大科學戰略問題向國家提出建議,大力推動我國核電站的建設和發展。他前瞻性地指出,從前核工業是以民用支持軍用,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從軍用走向民用,要讓核技術更多地服務于人民。
錢三強常以“卵石”和“沙粒”自喻,他說:“中國原子彈研制絕不是哪幾個人的功勞,更不是我錢三強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相比于一些名頭,他更愿意鋪墊在千軍萬馬去奪取勝利的征途上,他說,這是他的榮幸。
1992年6月28日,錢三強與世長辭,享年79歲。1999年,他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3年10月17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提名委員會批準,將國際編號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
“錢三強星”永耀太空,繼續照亮中國科技發展之路。錢三強等科學家用畢生心血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成為激勵后來者勇攀科學高峰的不竭動力。
參考資料:
1.“北京科協”公眾號.科學巨匠后人訪談|我的父親錢三強:“從牛到愛”的科技人生
2.“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公眾號.他和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同一天生日
3.《科技日報》.懷科學報國志 干驚天動地事
4.《中國科學報》.小居里夫婦幫錢三強寫的3封推薦信
5.《學習時報》.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紀念錢三強逝世31周年
來源:北京科協微信公號
撰文:記者 吳洣麓